米酵菌酸極少與米制品相關! 清大副教授籲正名「椰酵菌酸」

米酵菌酸極少與米制品相關! 清大副教授籲正名「椰酵菌酸」

我被封印九亿次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副教授黃貞祥特別在臉書呼籲應改「米」爲「椰」,將「米酵菌酸」正名爲「椰酵菌酸」。(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港澳台僑人士 「接棒」投資上海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由於截至目前仍無法排除惹禍的「米酵菌酸」是否真與「米」製品的粿條有關,加上「米酵菌酸」是米帶頭的名稱,讓民衆聞「米」色變,對此,馬國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副教授黃貞祥特別在臉書呼籲應改「米」爲「椰」,將「米酵菌酸」正名爲「椰酵菌酸」!

万历驾到 青橘白衫

黃貞祥在臉書發文表示,極其危險的毒素「Bongkrekic acid」在中文被譯爲「米酵菌酸」是很大的錯誤!應該是從大陸抄來的。

「Bongkrekic acid」其原文名稱來自印尼用椰子渣製作的天貝tempe bongkrek。他主張,Bongkrekic acid應譯作「椰酵菌酸」才更爲正確。

他說,Bongkrekic acid甚少在大米制品產生,而是在椰子或玉米制品中產生,和大米幾乎無關,譯作「米酵菌酸」不僅不對,而且還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恐慌,加上,產生Bongkrekic acid的細菌是唐菖蒲伯克氏菌的1個致病變種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其致病變種名稱cocovenenans來自拉丁文,其中「coco」通常指的是「椰子」,而「venenans」意味着「有毒的」或「產生毒素的」。

秋意濃!星巴克秋季新飲品「葛粉那堤、烤地瓜布蕾瑪奇朵」暖心開賣,萬聖周邊俏皮實用讓人剁手手

黃貞祥表示,在馬來西亞食物中毒十之八、九和椰子製品有關,我們從小就被教導椰製品要選吃衛生良好的,並且保存不易要迅速食用,因此譯作「椰酵菌酸」,才符合其原名出處、致病變種的意思,並且有公共衛生上的意義。在此呼籲衛生福利部和農業部,審慎考慮統一和規範這個譯名。

谭雅玲:俄罗斯卢布的底气


Warning: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in /www/wwwroot/clubtech.shop/wp-content/themes/startup/entry-footer.php on line 3
Categories: 社会新聞 標籤: